重温《背影》的世界
在诸多的散文世界里,唯独对朱自清的《背影》情有独钟。自任教初中语文课以来,也曾无数次的解读《背影》,本以为,对其精华该是烂熟于心了。可是当我走出温生玺老师的《背影 》课堂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自大和肤浅。原来《背影》居然可以这样解读。
当孩子们解读《背影》里父亲做事不漂亮,,丢作者的面子的时候,温老师很自然的顺着孩子的话说:"我们的生活里是否也有这样的时候,自己的父母或者兄说话迂弟姐妹做事不和心意,做事不漂亮让我们觉得丢面子的事?"
当教师的引导捕捉并触碰到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真实内心时,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空气里弥漫着快乐和智慧的气息。孩子们有勇气说出了平时不敢说、不能说的心里话:"想独自出行,父母不放心或不高兴""冬天的时候妈妈老让我们穿厚重的棉衣,觉得不好看,不想穿,想逃避"。老师恰当的引领,自然的切入,不着痕迹地引领,使得轻松孩子们从文本走入生活,水到渠成的审美的迁移,有意无意地关注生活,使语文教育回归人、回归生活、回归审美、回归心灵。
当孩子们谈到父亲平淡无奇而又包含深情的语言如:"进去吧,里边没人""他们去不好""到了那边来信"等,温老师说道:"其实生活很多时候,就是很平淡,平淡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到蕴含的温情,只有我们用心去体会,留心生活中的那些细节,才能感受到寓于平淡中的深情。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解读"背影"图片:"一个平凡的背影,一个肥胖的背影,一个让人永远不能忘怀,永远让人思念,让人感动的背影。"
心灵的顿悟,情感的渲染,正弥漫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温老师借着这种诗意的感氤氲,又点燃了另一支香茗--其实,我们的父亲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一样,外表朴素,有时语言笨拙,且不富有,但是,他们同样有一颗炽热的爱子之心,用他们独有的方式呵护着我们。只是我们忽视了这种熟悉的细节,现在回想起来,却令我们新生感动,难以忘怀......
此刻,教室里多了片刻的宁静,但在这片刻的宁静背后,相信,很多诗意的、美好的感动和生活细节正在如潮般的席卷孩子们的心灵。
我想:就让时间在这里停止,就让孩子们安静地重温生活的美好,亲情的温暖,去用心感悟生活细节里蕴含所的生活真谛。
此时无声胜有声,说实在地,我很喜欢这种宁静。喜欢这种宁静背后心灵世界富有生命的涌动,喜欢这种平静状态下暗流奔涌的情感起伏。
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里渗透生活,生活中渗透着语文。正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
温老师是一个智慧的教育者,他借助语文支河流,在文本和学生生活之间,搭了一座诗意的悠然的木桥,把两个交叉而又不同的世界很自然的融为一体,不雕琢,去不粉饰,却浑然天成。
如果说温老师高超智慧的教育技巧构建了这座桥梁,那么,温老师源于对语文本真的探索和追求,对语文教学的真谛的理解和把握才是桥梁本身。而语文则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巨大舞台。他是语文世界里的优秀舞者。
497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