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这是我从奶奶口中了解到的一个消息:奶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爸爸和姑姑都读过高中。这在农村是很少的,至少是在过去的时代中。而叔叔仅念完了小学,但这并不是奶奶偏心,而是叔叔很调皮。有时还将用来买课本的钱拿去买了球鞋穿,奶奶也没有办法,就随他的一去了。而爸爸就是一块学习的料子,奶奶也支持着爸爸。
  
  爸爸在学习上从不落后,他从小就很听话,所以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到高中时期就更加勤奋了。晚上经常挑灯读书(那个时代农村根本就没有电灯用来读书),守着黯黄的油灯一直学到深夜。困了,就喝一口浓茶提提神。因为家境的贫困,爸爸读高中的时候,只能徒步到远至二三十公里外,只是默默的为学习而奋斗,临近高考期间则是更加勤奋。 

       就这样,爸爸一直奋斗着,他从来都不松懈,直到高考到达,爸爸充满信心的参加了高考。考试很顺利,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爸爸考上了大学,但可能是由于家庭的贫困吧,第一次的大学梦他没有如愿以偿。爸爸决定再次补习,,去圆他的大学梦。当然,再次的努力是必须的。于是,,爸爸又重整心态,重新面对在一次的高考。

       爸爸生命中的又一次高考来临了,爸爸依然是信心满怀。他再一次的考上了,而后欢喜的等带着通知书的到来,但直到与他相同分数的同学都拿到通知书的时候,爸爸的通知书也没见到,爸爸也明白这将意味着什么。他明白他已经落榜了,于是他带着失望而又伤痛的心情又回到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农村中。 
      落榜的爸爸又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农名队伍的行列中,开始了一生的苦力生涯。他不得不承认这是自己的命运,他只能用双手去劳动,去获取,他只能埋头苦干于这黄色的大地上。 
        爸爸从一个书生变为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已经几十年了。在这几十年中,他为了这个家庭,不得不一直忙碌着,他不得不用那双以前抓过笔的手去扛那重重的铁锹。也许这就是他的命运。 
        这是我从奶奶口中了解到的一个消息:奶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爸爸和姑姑都读过高中。这在农村是很少的,至少是在过去的时代中。而叔叔仅念完了小学,但这并不是奶奶偏心,而是叔叔很调皮。有时还将用来买课本的钱拿去买了球鞋穿,奶奶也没有办法,就随他的一去了。而爸爸就是一块学习的料子,奶奶也支持着爸爸。
  
  爸爸在学习上从不落后,他从小就很听话,所以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到高中时期就更加勤奋了。晚上经常挑灯读书(那个时代农村根本就没有电灯用来读书),守着黯黄的油灯一直学到深夜。困了,就喝一口浓茶提提神。因为家境的贫困,爸爸读高中的时候,只能徒步到远至二三十公里外,只是默默的为学习而奋斗,临近高考期间则是更加勤奋。 

       就这样,爸爸一直奋斗着,他从来都不松懈,直到高考到达,爸爸充满信心的参加了高考。考试很顺利,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爸爸考上了大学,但可能是由于家庭的贫困吧,第一次的大学梦他没有如愿以偿。爸爸决定再次补习,,去圆他的大学梦。当然,再次的努力是必须的。于是,,爸爸又重整心态,重新面对在一次的高考。

       爸爸生命中的又一次高考来临了,爸爸依然是信心满怀。他再一次的考上了,而后欢喜的等带着通知书的到来,但直到与他相同分数的同学都拿到通知书的时候,爸爸的通知书也没见到,爸爸也明白这将意味着什么。他明白他已经落榜了,于是他带着失望而又伤痛的心情又回到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农村中。 
      落榜的爸爸又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农名队伍的行列中,开始了一生的苦力生涯。他不得不承认这是自己的命运,他只能用双手去劳动,去获取,他只能埋头苦干于这黄色的大地上。 
        爸爸从一个书生变为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已经几十年了。在这几十年中,他为了这个家庭,不得不一直忙碌着,他不得不用那双以前抓过笔的手去扛那重重的铁锹。也许这就是他的命运。 
311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