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
2012-04-05
        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和2012年3月30日,兰州市第二十五中学,先后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教师共28人次赴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九年制学校参观学习。在短短一天时间里,我感受了这所学校良好的育人氛围,聆听了张德强校长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历程、理念和经验介绍,现场观摩了小康营学校具有本土化、校本化的“自主导引”式“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并与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使我们对小康营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是学校良好的育人氛围和校园文化。小康营初级中学曾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薄弱校,后来张德强校长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抓手,来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扭转了学校教育不利局面。一个偏远农村穷学校,不多的设备、陈旧的教学楼,校园内却显得那样的干净整洁,“课堂风采、教师风采、教研风采”、“生本教育课堂”的一些理念,“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提纲等都展示着教育改革的成果;走进教学楼,到处都是知识,连楼梯的正立面都贴上了“知识”,墙壁上不都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名人像、名言警句,代替它们的是学生的照片和自编的激励性语言的标语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老 师感受工作的幸福”;“拼一拼,我能赢”,“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等等。教室内三面墙壁都是黑板,黑板的上面也都写满了学生的“名言”,或经验,或方法,或精神激励,没有华丽的包装,但句句催人奋进。
        二是学校精细的管理。小康营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工作可以用点点滴滴,扎扎实实,精耕细作,紧锣密鼓来形容。在工作中找不足,寻差距,谋发展。管理的准则是入木三分,直来直去,不论是学生、老师有了错误,直接指出来,用事实说话。小康营学校的“评比”无处不在,年级组要评比,个人要评比,学科之间、班级之间、学习小组之间都要进行评比,正是这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比出了师生、工作、学习的热情,比出了不遗憾的自觉性,比出了公正和谐。
        三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009年2月,张得强在榆中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带领21名教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考查学习。在2009年春季开学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大胆改革,汲取山东杜郎口中学课 堂教学的精华,探索创新,科学优化,总结提升,历时两年形成了具有本土化、校本化的“自主导引”式“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小康营学校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用模式构建为载体,一步步将新的教育理念变成全体师生的“教”“学”行为,在课堂上,师教生,师帮生,师生互动;生教生,生帮生,生生互动,使得教师的教学形式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从被动、低效向主动、高效的转变,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即:三大模式特点,“先学后导、分层递进、交流提升”;三大课型模块 ,“导学、展示、测评”;课堂教学五环节,“预习前测、明确目标、分组合作、交流展示、达标测评”,就是教师在一节课40分钟内,自己活动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课堂中,学生在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毅力等学习动力全由学生主宰,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和评价。
         四是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小康营初级中学坚持新课程倡导的生本教育理念,确立了从课堂突围的工作思路,要求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从备课、上课、评价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在教室里安置了两块黑板、一块白板,用于学生板书展示。每班六、七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形成了强有力的班级学习的基本活动单元。备课改传统的教案为导学案,教学设计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文本和方案,实现了教学案一体化,课前课中课后的系统性,教与学协调同步,学生的课后作业也在导学案上完成,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从课堂入手,在课堂评价上,重心下移,评价重点由老师转向学生,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课堂表现,从而使课堂评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设计上要求教师逆向思维,找准突破口,确立章节重点和课时重点,遵循分层生成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问题和习题,划分知识版块有序进行课堂组织,规范教学环节,打造校本化的精品课堂。该校为此专门成立了教研室,选拔优秀教师担任教研员并上好每一堂示范课和研讨课,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开展研评,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引领拔高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认识。3次组织教师实地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鲜血液,也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找到了哲学和理论依据,提出了生本为体,模式为用的思想,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向精细化发展。
        五是着力课堂教学改革 助推跨越式发展。榆中县小康营学校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将问题提出转化为行动研究,将教室变研究室,形成了先学后导、分层递进、交流提升的三大模式特点和导学为前奏、展示为阵地、测评为回归的三大课型模块。将预习环节放到课堂上,开设了“导学课”,确立了不分层,人人要过关的两大导学原则,为后面的展示打好基础、搭建平台。展示模块是学生、师生、每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展示,点评追问,由原来的教师一条线变成立体网络式,容量大、进度快,让学生个性张扬、心灵放飞、能力提升,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测评模块实现弱生保底,优生拔高,尤其突出“弱势群体”,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让他们演、说、写,从而使全员参与课堂,人人有事干,人人有收获。对课堂环节进行了固化,形成了“预习前测、明确目标、分组合作、交流 展示、达标测评”的课堂教学五环节。小康营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尊重人、赏识人、展现人,改变人、塑造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通过两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使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教学效果逐步好起来了,学校也焕发了勃勃生机。自主导引式教学模式深刻的改变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教师完全由主角变成配 角,由前台退居到了幕后。教师将课堂完全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能力都在这样的课堂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也使学生的行为纪律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集体荣誉感、安全意识都有了极大地改变。教改两年来,该校教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师的学习风气、研究风气日益浓厚,全校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学校的综合教育实力明显增强,专业成长迅速。小康营学校在借鉴课改名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和探究实践过程中,认真反思,群策群力,聚焦课堂、突破课堂,打造课堂,一举摆脱了落后的局面。课改实行半年来2009年中考录取82人,是课改前的近两倍。2010年中考录取95人,中考状元张志远、中考第5名白梅皆出自该校,学校荣获“兰州市标准化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榆中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在贯彻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更是走在了全县、全市的前列,迄今为止来小康营初级中学参观考查学习的领导专家老师已有2000多人次。如今学校面貌一新,已经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社会认可的一所乡村名校。
        张得强告诉我们:“回顾我校的课堂教学从灌输式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从新课程理念到“先学后教”、从师本到生本、从生本到“10+30”模式、从“10+30”到自主引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历程,我们自省:为什么要改?是什么给予我们如此的勇气和胆魄?当时,没人告诉我们原因,我们也没有精力去思考,我们只是这样做了。”
现在,当他们看到一个个学生从胆怯、内向变为活泼、大胆,由木讷、笨拙变为自信和伶俐,由寡言少语到侃侃而谈,由问题学生转变为班级骨干……听到了一个个学生像青青的禾麦在春风里拔节、抽穗的声音时,忽然明白了:不是赞誉也不是花环给予他们勇气和胆魄,而是学生们那童真无邪、善良纯净的眼神!

反思
        我们认为小康营学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真正动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二是教师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地研究教学。因此,只有教师主动学习,研究教材和教法,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得强校长一帮人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历经艰难所探索和追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路。小康营学校承载的是一颗颗鲜活而澎湃的心灵,展开的是希翼与梦想的翅膀。没有水手的经验丰富,只有探索前进的耐心和遨游大海的坚定信念。
        回到学校,我们眼前依然出现在学生们的那一张张稚气而青春的脸庞,清澈的眼眸,灵动的思绪;教师辛苦忙碌的身影,无怨无悔;也再次沉浸在与师生共同努力,荣辱与共的那份沉甸甸的“爱”里,以他们辛勤的工作,有力地支撑着学校创建一流名校、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坚实步伐。
474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