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们这次家访的唯一一个男同学,他父亲因外出打工,在工地受伤导致下肢瘫痪,卧床在家,爷爷也有病在身,他母亲看见家里这样窘困的生活,不堪压力就离开他们,远嫁他乡。整个家内外由他的小叔照料,小小年纪的他,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和压力,心灵受创性格严重孤僻,听见老师们来家访就去躲起来了,我们很遗憾没有找到他,没见他面。在同他叔叔的交谈时我们一再嘱咐,希望能够好好劝导和鼓励他能重返校园,读书学习,只有知识才能彻底的改变命运。
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走家串户式的家访似乎是一个越来越陌生的名词,打电话成了许多老师和家长联系的主要方式。就在这学期,我校的家访又重新热了起来,而我作为千乡万才“西部故事”的指导老师,我觉得我更应该去走进学生生活的地方看看。一杯清茶结下彼此情谊。
这天,天气格外晴朗,我的心情也特别激动,中午放学后,在一名七年级学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四人搭车行驶半个多小时到达沟口。由于车无法前进,下车之后学生在前面带路,沿着这条叫做北河沟的小河沟一直前行,走了六七里路后,出现一户人家,这是我们的第一站行程。
来到为我们带路的我校七年级学生梁晓燕家,这名学生是我校2011年第一个被推荐,参加千乡万才写“西部故事”的学生。这个女孩子在学校各门功课都很不错,刚升上初中的那学期期中考试考了全年级第一名,但是条件很差,家徒四壁,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在家照顾80高龄的爷爷奶奶,和5岁的弟弟,由于住的地方偏远,母亲干农活顾不过来,五岁的弟弟就经常没法去上学。到了梁晓燕家她妈妈一边干农活一边和我们谈起孩子的学习,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是否让老师们操心了,表示感谢!说道激动之处,面露难色,我们老师的心情也很难平静了。
离开梁晓燕家后,走了几步就开始爬山了,山上坡陡路窄,不知道爬了多久的山路,大家都感到体力不支,我们其中的一位老师由于脚踝骨受伤,已经靠拄拐杖前行了。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大约爬了四五里路的山,终于到了这个叫白河沟山的地方。这是我们的第二站。
在这座高高的山顶上很难想象会住有人家,但我们2012学年度参加千乡万才写“西部故事”的巩燕同学家就住在这里,在我们去之前她的妈妈正在屋后的山坡上扬粪,邻居帮忙我们喊回来,见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巩母满脸堆着热情而朴实的笑容,将我们迎进了她家的三间土房里,我深切感受到,只有大山的子孙才拥有这特有的笑容,憨厚朴实,而又真挚诚恳。
巩母告诉我们巩燕父亲在外地打工每月工资一千多一点,还要寄回家来供兄妹两上学,哥哥在县上上高中两三周才回来一次,家里家外的农活全落在她一人身上。
在她家我们看到的唯一值钱的东西,她家的“镇堂之宝”,一台装粮食用的大柜子,看上去年代也有些久远了。巩母是一个很健谈的人,从见到我们那一刻一直说着感谢的话,一直拜托我们把她家孩子管紧一点。这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得巩燕同学在学校比别的同学更拮据,更朴实,她在学习上很用功也很踏实,在班级成绩排名第三。我、巩燕的班主任我们同巩母一起讨论如何引导、教育和帮助巩燕,树立积极乐观的思想,扎实用功读书完成初中阶段的冲刺,巩母也表示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让孩子用心读书,自己苦点累点不算啥。
从巩燕同学家出来,已经是下午的5点多了,我们都还没有从刚刚的谈话中回过神来,大家都很感慨,一时间有了些沉默,巩母知道了我们下一站要去的学生家离她家不远,怕我们找不到路,就很热情很客气的主动要求送我们过去,一路上她向我们讲着她家周围的这些孩子的情况,在这个大山上住着为数不多的三四家人,有两三个孩子都是艰难的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分担家庭的困难。谈话间,不多时我们就来到了另外一名学生杨国林家 。
家访结束了,巩燕的母亲留我们到她家吃完晚饭再走,我们推谢了好意,表示晚上还要赶回去辅导自习。山上的村名们都站在山上目送我们离开,从她们的目光里、神情里我仿佛听到了,看到了对我们老师的那种说不出的感激和期待,希望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才,我默默地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心想: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管好这些孩子!同时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从北河沟出来搭上车时天色已经很晚了,我想今晚才是我们的难眠之夜啊!
这次家访使我认识到家访是一座桥梁,它连接的是家庭与学校;家访是一根纽带,它维系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家访是一个平台,它承载的是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爱。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建议,并表示会和老师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在走访的家庭中我亲眼目睹了他们困难,以及他们为孩子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他们对家访老师的辛苦深深的表示感谢!这些都很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初春暖意。
1452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