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我的母校
2007-11-27
组别:离校
       我的母校座落在我的家乡申中村的中心,它建于1937年,在当时是一个小学堂,校园面积小,校舍只是几间简陋的小土屋,在那时人们不注视教育,上学的人自然也少。这所学校也没有培养出有知识的人。解放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扩建了学校,修建了一排排砖瓦房校舍。许许多多的农民子弟的孩子背着书包走进了学堂,这是我们申中村的巨大改变。
        学堂的开设使村民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文盲也逐渐减少了。在50年代到70年代,我们村子周围的其它小村庄还没有学校,上学只有到我们村的学校上学,学生也就越来越多。从这所学校还走出去了许多大学生。从那时起村里人开始注重教育业,学校也因此越办越兴旺。学校从以前的只有几个人上学的小学堂,变成了有上百人上学的大学校。
       在1999年的时候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下,修建了一栋三层楼房,这也可算得上是家乡的第一栋楼房。学校也购买了新课桌椅,使农民子弟的孩子从此做在了温暖舒适的教室里。第二年又重修了学校门,高大漂亮的新学校门替代了原来低矮的铁栅门。学校的整体形象也有了巨大的改变,树木参天,芳草铺鼻,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2005年的时候学校安装了电脑、多媒体。利用远程教育来给学生上课,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教育实现了现代化。现在学校被评为了“西宁市优秀学校、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她现在被规定为申中乡中心学校。这就是我的母校经历了巨大改变的一所学校——从落后走向现代化。
       我的母校座落在我的家乡申中村的中心,它建于1937年,在当时是一个小学堂,校园面积小,校舍只是几间简陋的小土屋,在那时人们不注视教育,上学的人自然也少。这所学校也没有培养出有知识的人。解放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扩建了学校,修建了一排排砖瓦房校舍。许许多多的农民子弟的孩子背着书包走进了学堂,这是我们申中村的巨大改变。
        学堂的开设使村民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文盲也逐渐减少了。在50年代到70年代,我们村子周围的其它小村庄还没有学校,上学只有到我们村的学校上学,学生也就越来越多。从这所学校还走出去了许多大学生。从那时起村里人开始注重教育业,学校也因此越办越兴旺。学校从以前的只有几个人上学的小学堂,变成了有上百人上学的大学校。
       在1999年的时候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下,修建了一栋三层楼房,这也可算得上是家乡的第一栋楼房。学校也购买了新课桌椅,使农民子弟的孩子从此做在了温暖舒适的教室里。第二年又重修了学校门,高大漂亮的新学校门替代了原来低矮的铁栅门。学校的整体形象也有了巨大的改变,树木参天,芳草铺鼻,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2005年的时候学校安装了电脑、多媒体。利用远程教育来给学生上课,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教育实现了现代化。现在学校被评为了“西宁市优秀学校、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她现在被规定为申中乡中心学校。这就是我的母校经历了巨大改变的一所学校——从落后走向现代化。
1456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