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她,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又或者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她在农村是很常见的,但在城镇知乎是没有,因为少有而变得珍贵,现在,也很少有人们会制作。他是连枷。
作用
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也叫作梿枷。
由来
唐代,连枷就经过加重改造用于军事,主要用于守城,后又用于马上 骑兵,今天使用的双截棍,就是连枷的改良品。早在先秦时期,中原人民就采用了连枷用于守城,称之为“连梃”。梃意同棒。《墨子·备城门》中说:“二步置连梃、长斧、长椎各一物;枪二十枚,周置二步中。”意思是说守城时每二步即配备一个连梃,以其密集火力打击敌人。因此,滕州市武术内家拳研究学会的孙新杰先生经过考证说:“墨子是我们滕州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侠客,亦有人称为墨侠,他应该是双节棍的鼻祖”佥也。又连枷亦曰佥,打谷具也。
制作方法
连枷是上世纪农村常见的农具,几乎家家都有。连枷把是用一根锄头把粗细的青竹杆,顶端第二节经过用火处理压扁后、弯成360度,形成一个“轴套”。用五根厚竹条以牛皮筋多道扎编而成的“连枷牌子”套在其间,连枷牌子便可转动自如而不脱落。使用时,将连枷牌子和连接处用水打湿或浸泡,以增加质感和韧性。连枷打麦、打豆、既方便、又高效。三五担麦,豆,一把连枷,个把小时就解决问题。而且打连枷属于一般性农活,妇女,老人均可参与。用“连枷阵”进行“排打”,一是打得干净,二是避免草里夹带粮食,因为铺草头时就是穗子搭着穗子。大集体时期,生产队满场的黄豆,麦子,先用石磙碾压后,接着就是妇女们上阵用连枷去打,做到颗粒归仓。
动作
她们从麦场的一角开打,一连枷挨一连枷地打过去,一直打到麦场的另一头。从空中跳跃的连枷阵,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井然有序,浑然一体。
连枷,一个普通的小农具,她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我感谢连枷,在与连枷相融的季节里,它使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连枷百转千折,金灿灿的麦粒才能从麦穗里跳跃出来。这就是播种和收获给人们的启示。面对苦难的生活,我洗去最初的浮躁和虚华,逐渐拥有一颗坚韧的心。
“金梭银梭海棠梭,幺妹妹喂喂……”这就是农耕年代的凯歌,是梦回千转,泪湿青衫的思乡曲。(思乡远梦)
我们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我们。
287 |
0 |
1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