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远山、槐香。
牛肉面馆前,端着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在台阶上“吸溜吸溜”大口捞面的大汉。吆喝着“炒面,炒面,玉沫子炒面”的小贩还没回家吃饭,停靠在路边的三轮车上忽然多了个喇叭,于是“打奶子喽”随着饭香飘入了大街小巷……我是在说榆中。这座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小城,每天都在温柔地将人们揽入怀中。生活在这里十几年,亲眼所见这四季的更替,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一年365天的真意。关于它的印象,是素朴的街道,是街角亮润得发光的酿皮,是清寂的夜晚,是多情的天气。我要如何把这座城市讲成一个故事。一棵会开花的树空气里氤氲着槐花的清香,窗外是染绿了一整个夏天的槐树。整座小城总有一半是沉浸在高大的槐树墨绿色的阴影里,带着清新的盛夏气味。雨后,撷取一两簇看起来干净的槐花,剥下花瓣,嫩小纯白的花蕊躺在手掌里,含入口中,一股清甜在齿间晕开。若是在傍晚,天空像是被飓风吹了整整一夜,干净的没有云,只剩下彻底的纯粹的淡蓝色,像水彩画里漫画风的天空,唯美得不真实。通过树的间隙可以窥见一湾淡月,泛白,微冷的色调。槐树小而精致的叶在晚风中摇曳,被路灯映得嫩黄。整座小城都弥漫着槐花的清香。就像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在这座小城,最美的境遇是在街边邂逅一棵会开花的树。樱花也好,玉兰也好,又或是校园里一树淡粉、微白的海棠,一树芬芳馥郁的丁香,只怕一生都爱不够这诗意的小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它沉沉稳稳地压在这块土地上,像一方镇纸,美丽凝重且深情的凝望着它脚下的榆中人,使我们在它的庇护下幸福的生活。时代变换,岁月更替,可它依然坚守在榆中人的身边,正如一位如父亲般坚固深沉的守护神。有时是在夏日闷热的街头,有时是在晚自习发呆的那一刻,我总会想起那座山和山上苍翠葱茏的树木。那座山叫兴隆山。教室坐北朝南,靠窗的座位,一转头,就可以看见那座线条柔和的青山。有时,雾气弥漫在它的周围,隐去了山顶,一丝云轻轻地徘徊在山间。一个夏天一定要上一次山,光是想象着路过一颗颗老松树,路过一个个松鼠的家,就已经溢出了幸福感。人们总是渴望走出榆中,去见更波澜壮阔的风景,却偏偏忘记了我们的窗口正开着世上最美的玫瑰。浮生半日闲,山野花正眠榆中这个地方,城市和乡村离得很近。前一秒你或许还在喧嚣的闹市,下一秒你已经站在旷野的风里。清风从山的那头远行而来,跑过麦田,跑过泥路,跑过青瓦屋顶,最后跑至你身边,捧起你醉在草香里的脸庞。山是青的,地是青的,好像山上的绿慢慢流到人间来了的样子。当你看见月亮掉入了烟囱,夜晚的乡村在汹涌麦浪中倾斜,把脸埋进矮草里,坐在长满蒲公英的田埂上,恍若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五六月份的田野触目皆为绿色。旷野里摇曳着大片大片的小野花,时不时会有小小的蚂蚱跳在你的鞋上,树叶正借风相互致意,小麦正在努力长大……清晨,你应该去北边的田野里,在那里你会见证一场惊心的日出。你会看见黑夜像幕布一样滑出天空,由深黑渐变至浅蓝,阳光千丝万缕张狂地飒下,不知名的鸟在不知疲倦地唤醒每片树叶。影子和影子斑驳交替,日子轻柔缓慢,仿佛回到木心的诗里“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暮色四合之时,你应该步行去南边的田野,路过南河公园旁招摇的杨柳,去看浮云,静待日落,看脚下的小城归于宁静。把身子压低,以小麦的视角仰视一场黄昏,看太阳落下,看星月钻出。最后,步行回夜色中的小城,酣甜在夏梦中。味蕾不会忘记有一天当你长大离开家乡,你或许会忘记这座小城,但味蕾不会忘记,味蕾会记得。“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大雪纷飞的冬天,应该围着围巾出门,哈着白气手,揣进兜里,径直走向牛肉面馆,点一碗热气腾腾的面,要一碟清淡的小菜,再加一个卤蛋,最后用纸抹着嘴皮,满足的想到: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烈日炎炎的盛夏,你应该穿着花裙子撑一把阳伞出门,去吃一碗老字号的酿皮,如果没饱,那就再来一碗甜醅子。
榆中,一座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小城,如果有一天你来到这里,一定会爱上它,不知其始,也不知其所终。
803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