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听,这榆中话 金奖
2019-06-03
组别:高中
隔距十里风情异,一方水土一方人。
------题记
“哦哟哟,你可来咾,盼日头似的,可把你盼来喽!”紧接着,一个措不及防的拥抱扑怀而来。客人,你可能感到惊诧,但这是地道的榆中人给予你的一份见面礼。初来乍到的你可能觉得这话也怪怪的,其实是你对这新环境还不太适应。这“日头”可能引起你的疑惑,其实是说“太阳”,见到外来的你好像见到点燃心灵的太阳一般,这是榆中人实在的热情从言语间迸射了出来,这无疑不是地道的榆中话,也就是甘肃榆中这边闻名的“京兰腔”。这调调是介于兰州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发音基本与普通话相似,只是以榆中俚语入普通话罢了。“吃就得往饱里吃,可不敢装假呐。”榆中的餐桌上总能听到这一缕声音,可不敢“装假”意思你可不能没饱装饱。上了这餐桌,把你不招呼撑了,榆中人可不能轻易放你下来。等一顿饭吃完,这桌上每道菜的背景可都能在你心里留下烙印,这可得“归功”于这榆中东家,看着东家上下嘴皮翻飞“我给你佛(fo),这个蕨菜你不老看长滴不干散,那可能给你把顽疾抑制(yizhi)到尼,清热养生,让人都试着舒(fu)坦了;最攒劲的是那个菜......”讲的声情并茂,即使一道清淡的家常小菜,也能勾起了你肚里的馋虫。这榆中东家口中的“不干散”“抑制”“舒坦”“攒劲”好像那么熟悉,但心里又嘀咕出歧义了吧,用这榆中的京兰调调可就不那么怪了。“干散”在榆中话里本来形容人有精神气,有劲头,那么这里的不干散可就是指那菜品不精致;把除去疾病用“抑制”,此“抑制(yizhi)”非彼抑制,在这里都读一声,意思差不多,但榆中人的“抑制”别有一番风趣;这“攒劲”是榆中话里必须的肯定,表现的那精神头更有力,给客人的心上砸个“攒劲”的坑。“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挖掉!”榆中人吃喝并重,在吃上可不敢“装假”,喝上可得“亮豁”,没有什么是一顿扎啤解决不了的。在这西北偏北的地界,榆中人恨不得将所有的盛情都斟在这酒杯中,酒桌上也是交朋友的地方。这榆中人的酒局一开,不喝倒这么两三个酒友,可不会轻易散局,不把你喝成烂醉如泥的“鼻子”,榆中人就觉得情谊未尽满呢。
听这榆中话里的风味,它习惯出重音,拖最后一个字的音,尤其是语气词讲出来的话是风味的关键吧,臂如“你组撒起呢(ni)”“zua呢(ni)”读起来是有一种味道的,但灵魂更在于,榆中话讲出来让人有种如眼正见的感觉,好似表情赫然现于脸上,能把跌宕起伏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要听更地道的榆中话,可以到榆中哪个村庄上的巷拐处,谷垛场场听老汉们“剁棋盘”,“谝干传(闲话)”,“赞帮子”,“背墙根”(晒太阳)方可领略一二。“唏嘛”,榆中话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副词,表示“非常,极度”言有尽而意无穷用在它身上“唏嘛”合适。要表达十分喜悦,得意,现在很多人说“爽”,有的地方说“美气”,再文雅点说“惬意”,榆中人说什么?zao!二声!还不合适,不是“zao凿”其中“z”发英文音标的音,然后和“ao”连读,发二声,才合适了!哈,写不出来吧,外乡人不知道这个字,其实榆中人也写不出来,字典中更没有记载。因为这是一种感觉,一种美滋滋的感觉,一种志得意满的感觉。这样简单的一个音怎么把满心欢喜表达出来呢?这就是西北人的随性,只要随着感觉走,吐露的一个音,一颗字,一组词便是西北方言,而这话西北人又能心领神会,这就是西北的风味,榆中的情。
听着活色生香,地地道道的榆中话,感受黄河西岸黄土高原上西北人民的热情乐观,豁达潇洒,诙谐风趣,健谈善侃的西部民风!
听,这榆中话;瞧,这榆中人;品,这榆中情。
人情风味各异同,心领神会亦相通。
------后记
790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