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社火文化,悠远流传 金奖
2019-05-27
组别:初中
    社火文化是西北地区土生土长的名族文化——题记
因为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所以极为热闹的社火又回到了大众的视野。这年味呢?自然也比以往翻了一番!
    “社火”有祭祀、祝福之意,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指在节日里的各种杂戏、杂耍表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土地和火的崇拜造就了社火。“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人们崇拜社神,敬畏火神,遂以歌舞祭祀,以表示尊敬。西北的人们通过耍社火,看社火诉说一年的丰收喜悦,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
    在我们这里,过了三十晚,渡了年初一,品了年初二,走了年初三,一直等到初八,一支支社火队便会大驾光临。他们的故号声总是清脆明亮,常常划破清晨的宁静,传入我的耳畔,让我兴奋不已。
    这次来的社火队很多,热闹的声音从早上响到晚上,不绝于耳。有的在大街上来回巡演,有的被一些人家请去专门表演,以祈求平安、财运。我大概是喜欢热闹,又或许是喜欢社火,反正,这些天的敲锣打鼓我没有半点厌烦之意,反而更多的是欣喜。
    社火表演从初八一直到元宵节,在这段时间里,相比而言,我最喜欢那次在政府门口的大型公演,那次表演是我见过规模最大的一次社火表演,甚至占据里一个大十字路口作为舞台。而这场社火表演的亮点不仅是“大”,而且还来了这远近闻名的牛站社火队,牛站的表演次次都是精彩绝伦,令人目不暇接的。
    这场社火表演从告庙开始,因为社火的本意就是为了表达对火神、社神的敬畏,所以每一场的社火,告庙从来都是必不可少的。
    告庙结束后,高跷表演就开始了,高跷的种类很多,而我们这的,目测是三米高跷,高跷的颜色很亮,是鲜红色的。上面的人大概有一米七、八高,个个身怀绝技,走起来完全可以用如履平地形容。他们每个人的穿戴都大不相同,有的身穿红色长袍,袍上点缀着各种相对色的花纹,衣襟,袖兜,泛着金光,风不时吹起这长袍,总给人一种威风凛凛的感觉;还有的穿着绿色长袍,飞龙印刻在袍上,手中提着一把长刀,头上长须飘飘,颇有将军上战场的豪迈气势。他们的脸因为不同色彩的调和,所以显得格外不一样,在我看来,有的像久经沙场的英雄,有的像铁面无私的官人,有的像英勇无畏的士兵,更有的像油嘴滑舌的小人。
    一步,两步,三步,等高跷队慢慢退场后,身穿黄色衣服的小伙们便手持龙灯飞快的跑了上来。龙灯的样子很好看,是以白色彩画金黄色为龙身,用铁丝儿扎成龙头,糊以亮纱,全身大概 有十节,每节安一手把,由一人掌握。场上的十几个人拿着这龙灯节奏统一,一同上下,气势高昂,犹如飞龙在天。
    龙灯下来紧接着是舞狮,舞狮是整个社火表演中最有看点的,一只狮子由两个人组成,一人扶龙头,一人撑龙身。一场舞狮表演是由两头狮子和一个拿花球的孩童组成。孩童一般很瘦小,很灵活,拿着花球上蹿下跳,不时从狮子背后跳过,不时从两只狮子中间跑过。狮子跟着花球左右跳跃,有时互相打闹,你追我赶,看的激情四射。又有时地上打滚,玩累了,坐在地上眨着它那大大的眼睛望着你。它那一身金色的绒毛,彩色的装饰,在阳光的照耀和花球的印衬下格外耀眼,再加上表演者活临活现的动作,狮子总显得极为可爱,让场边掌声连连。
    这些重头戏结束后,彩船、天平鼓、舞蹈等表演便陆续进入人们的眼睛——先是彩船,一个穿着西北特色名族服装的人,抱着一约两米长,一米宽的“小船”,船上的颜色各式各样,彩布,花朵装饰的到处都是,比人出嫁的轿子都好看。伴随着锣鼓的响声,他左摇右晃,跑前跑后,用自己的双腿展现了小船行驶在陆地上的模样,既有趣又好看。当然,阿姨们表演的天平鼓也精彩纷呈,她们身穿绿色衣裤,胳膊上绑着长长的丝带,整齐的拍打着天平鼓,西北的人从来都是热情粗犷,所以这表演也是热闹非凡,声音响彻云霄,寄托了来年幸福安康的愿景。穿花衣的大头娃娃,抱孩子的蛮婆子活动于场内场外,人们笑声尖叫声与鼓声同齐,过年的气氛也在其中得以升华。
    西北的社火,虔诚而又庄严。它是美妙的民间艺术,在岁月的长河中流转、传承。社火,是一种苍茫光阴中的敬畏,是一种心灵的守望。它值得人们去珍惜,去守护。
    保护社火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社火文化,西北土生土长的名族文化,这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遗留下来的尊贵宝物,它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美好,我们应该用心去接受传统文化,让社火文化,悠远流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存不息!
475    |    0    |    2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