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高如箸玉簪横。”
这是黄庭坚《过土山寨》一诗,其中“汤饼”一词就是指“手工面”。岳东手工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它会如此出名呢?其原因就是:它是我国历史唯一一代女皇——“武则天”,曾日思夜想的“冷淘”之面。
小时候,我第一次吃岳东手工面时,奶奶给我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在武则天入宫之前,曾有一位情投意合的人,叫做“常剑峰”。后来,武则天被宣召入宫,两人便在一家面馆匆匆吃了一碗面。当时,天气十分炎热,面又十分烫,难以入口。武则天便心生一计,用冷水将面激过后,再加上些调料,味道简直是别有风味,两人一边吃着面,一边依依惜别……
后来,武则天成了武媚娘十分怀念那天与常剑峰一起吃过的那碗面,便让厨子照着去做,可味道却与那天的那碗面相差甚远。从此,武则天便对那天所吃过的味道日思夜想。
等到武则天当上女皇,便大召天下名厨,只要有人能做出同样味道的面,便赏赐三千两黄金。一段时间内,天下名厨都前来一试,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后来,有一对来自岳东的老夫妇前来应榜,半个时辰以后,这对老夫妇盛上一碗面条,武则天一尝,果然是曾经的味道。便感叹道“物是人非。”随后,便将这对老夫妇留在御膳房。
有一次,武则天问老夫妇,说:“朕尝了你们的汤饼,与其余的汤饼不同,不知可否告诉朕,你们的技巧呢?”老夫妇耐心地向武则天解说。
原来,做汤饼有十多条步骤,其中“和面”最为重要,为了让汤饼好吃,他们特地在里面加了少许食盐,促使蛋白质与淀粉分子的结合,以此来影响面筋的开成,如果比例把握不好,就只会做出次等的汤饼。
千百年来,无论科技多么发达,但岳东之地的做面老艺人至今不敢用机器和面,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双手与双眼,面、盐、水的调合粘度,也就早已烂熟于他们心中。正宗的岳东手工面下锅不腻,入口柔软有劲,所以它适合煮热汤面,也适合武皇所创的“冷淘”之面,也就是如今的凉面。在当时,凉面的出现,引起了一大波潮流。
如今,岳东手工面品种繁多。以粗细论,有银丝面、龙须面、玉带面之分;以制作添加成分论,有鲜蛋面、玉米面、大葱面、蔬菜面之别,此外,还有许许多多。
如果你来苍溪,却未曾吃到一碗岳东手工面,那可就太可惜了,因为你错过了一个品尝美食的机会,而这个美食,将会走出蜀中!走向全国!闻名世界!
157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