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在苍溪就读的学生,刚来的时候我以为苍溪就是一个普通的县区,没有什么出名的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的了解了苍溪这个散发着历史味道的好地方。
苍溪山明水秀,名胜星列。诗圣杜甫到此游览,作《放船》诗,“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船回。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江流大自在,坐隐兴游哉!”这里现代巨型群塑铜像红军渡,有明代崇霞宝塔,还有集书法、石刻艺术精粹、国内罕见的寻乐书岩。
纵观神州大地,若论集石刻、书法、出版艺术于一炉者,当属四川苍溪寻乐书岩,其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非同寻。
在我们高一春游时就去了寻乐书岩。刚走进,就被他的文化气息包裹住了。我们看到了许多古人的雕像,还在寻乐书岩高大方正的石壁上,看到了真实而清晰地记载了这座洞的由来:清嘉庆五年,白莲教入苍溪河乡人虑其乱世无避处,逢一老叟谓众曰:“此外有危崖峭壁,涓涓山泉,若凿石室,可为一方之保障。乡人从之。”石壁上的文字不仅记载了修凿山洞的缘起及组织者的大名,还记录了所有出资者、工匠的名字和所用资金金额,以及工程造价等极为详细的数据。这数尺见方的石壁留下的资料,堪称清朝中期四川物价的一份活见证。
后来通过展出的近20幅巨幅拓片我们了解了寻乐书岩的创始人贾儒珍生平事略。他自幼天资聪慧,好学上进,20岁时游学成都,遍访名师。他博通经史,曾经建过戏班,做过生意,具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母亲去世后,贾儒珍回到故里。为兴办义学,道光二十年,贾儒珍将原乡人在当地所凿躲避兵乱的两间石室,进行增修,请工匠100多名,足足凿壁15年,新凿石室5间,面积达355平米,称“贾家洞”,也是“清代书法艺术宝窟”。
贾家洞里的天然书法展厅镌刻作品有150多幅,2万余字,题材广泛,涵义深刻,字体繁多,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特点。山洞上下廊墙的石壁上和石壁底层,几乎所有可以题刻的地方,都镌刻着大大小小的书法作品。来看单个字,大的字直径有两尺,非常奇妙,小的字也有核桃大小。据统计,室内四壁现存清代楷、行、篆、隶各体书法作品有152幅,刻字面积约160平方米,共有一万九千六百余字。洞内有许多石雕,例如:蚕丝公、药王、文昌帝、送子娘娘、蚕丝婆、土地公、财神、蚕丝公、观音等塑像。洞中的雕像,他们的神态都有的庄严有的慈祥,服饰绚丽,比例适度,线条自然大方,是石刻中的佳品。面积355平方米的7间石室,四季都别有一番味道。
整个岩洞被书法石刻占得位置很宏大,构成了一幅透着文化气息的书法画卷,成为我国罕见的书法石刻宝库。
贾儒珍把毕生血汗、精力、和生命都献给当地历史文化的人,后人对他十分景仰。贾儒珍曾探索出一套完整的“蒙以养正,尚理约法、乐善好施、知足常乐”乡村治理范式。其中,以“尚礼约法”的家风家训格外引人注目贾儒珍亲手拟定的《贾氏祠堂十二条规》、《九思祠家训戒规》、《敬义斋训家说》、《敬义斋训家二十八条规》等内容,大多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贾儒珍所建的贾家洞虽经历多年,但里面的书法石刻自然被保存完好。人们在他墓前刻立的“布政司都事正五品贾公儒珍字聘侯号山亭寿藏”石碑,至今仍在。
经过那一次春游,贾家洞的珍贵文化就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也让我不由得对古人留下的文化投之以敬畏之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是不灭的传说,留下的终是不灭的文化,定会被人们的永远铭记,源远流长!
437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