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陶瓷或玻璃制成的两端稍细,中间稍粗的圆柱状的缸,我们称它为坛子,坛子里的内容丰富多彩,一打开坛子盖儿就让人直流口水。
在我们小镇有一个说法:没有泡菜,不吃稀饭。作为一道下饭菜,泡菜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它所需要的食材简单,做工程序也简单。小时候我和奶奶经常做泡菜,斜阳映射这两个背影,一个佝偻着背,一个伶俐着腰。
豇豆和萝卜皮可谓是坛子里的常客了;舀一小锅水,让水在锅里“开花”,当“花”开得最旺盛的时候,加上满满的一袋盐,并让盐和水充分混合,达到饱和状态,就马上把这锅盐水装进早已准备好的干净的坛子里,盖上坛子盖儿,并在凹进的槽槽里加上干净的自来水,直到加上的水能把坛子盖儿和坛子头上的缝隙淹没了,以达到密封的效果,这样静置一周,让坛子里的盐水有足够的时间相互碰撞,产生火花。
择选一些“颜值高”的萝卜皮,在院坝里扫出一块干净的地方,倒在那块干净的地方铺平。在太阳最火辣的时候大概需要两三个小时就能让水分蒸发掉,让原本光滑富含水分的萝卜皮换上一副皱巴巴的模样;这个样子像极了一位长满皱纹的长者,饱经风霜;最后再把晒好的萝卜皮洗净,疏水,放在矮房的屋顶上,让微风轻抚它发皱的脸庞,让斜阳倾听它凛寒的风霜。
一周之后,打开坛子盖儿,一股专属于盐水发酵后的酸味扑鼻而来。这种酸没有醋那样的刺激,也没有酸菜那样的深沉厚重,却也有它自己独特的韵味,也能让人回味无穷。把香料包放进坛子里,再倒入吹萎了的萝卜皮和适当的小米椒,让盐水的酸、小米椒的辣和来自香料的香一起融进萝卜皮里,盖上坛子盖儿,在一旁偷偷听着它们在坛子里面讲悄悄话,窃享着它们的小秘密。
两天之后,再次打开瓶子盖儿,萝卜皮差不多也就泡好了。每天早上,一碗稀饭,一个馒头,再来一碗腌制好的萝卜皮。把萝卜皮放入口中,轻轻地咬下去,少了初时的活泼,却多了几分饱经风霜后的沉稳与大气,让泡菜的酸爽与微辣在口中迸发出来,让它充斥着口腔的每一个角落,连唾液也跑来为它庆贺,为它经过千锤百炼,终成大器而欢呼着。
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吃泡菜的情景已经记不清了,奶奶做的泡菜也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了,大概现在的泡菜对于我而言是一种怀念吧,怀念曾经奶奶做的泡菜,怀念已逝去的奶奶,泡菜我也常常在做,但是却再也没有夕阳下两个光影了。奶奶做的泡菜的味道永远没有改变,一直记在我的心间,因为那就是家的味道。
泡菜不仅泡的是菜,它泡天泡地,泡人间风情,纳天地之精华。入坛中经时间浸润,在时间与各种佐料的交融之中,融于天地,融于万物,融于思念,融于记忆,把我们的遥远的时代与情感,悄悄地融合。它是一种亲情,更是一种团聚,更是一种团聚,更是一种思念,更是一种相守。
“奶奶,没泡菜了,帮我捞一碗吧!”这种温馨的画面一直萦绕于我的心间,一直鼓舞着我不断地前进前进。
355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