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过春节,似乎只注重除夕之夜,到了正月初十左右,年味似乎就开始淡下来了,但在青海,元宵节的社火便将春节又推向了高潮。
正月初七左右,社火就闹开了,敲锣打鼓吹拉琴,披红挂彩好不热闹。最先出发的是报儿,头戴没有顶的草帽,反穿皮袄,用牙关膏沫了眉和胡须,再戴一架用萝卜做成的"眼镜",骑马上边走边溜:"报儿报得好,明年柴垛高";"报儿报响,钱财万两。"报儿走了,灯官老爷满脸黑,头戴乌纱帽,身着红袍,倒骑在牛背上,高喊一声"伙计们开始!"(当然各村的社火都不尽相同)
开场打道的还有哑巴、胖婆娘、卖膏药等。哑巴头戴烂了顶的破草帽,反穿皮袄,脸用锅灰大油抹得油黑,赤着脚,腰间系着铃铛;胖婆娘头上戴绿手帕,身着红衣服,屁股上垫一个枕头,肚子上垫一个枕头,看起来又大又胖又丑。胖婆娘扭来扭去,冷不防还要拿针刺人。卖膏药挑着担子,边走边嚷。场子打开,表演开始。十二个汉子一条青龙,十二个汉子一条黄龙,时而盘旋,时而腾飞;两名手持银剑的少年领着狮子,那狮子跟着绣球跳上跳下;花鼓、太平鼓响起来了,响得震耳欲聋;秧歌队别具一格,少男少女踏着青春舞步走来,红绸一落一起,宛如天上的彩虹般绚丽多彩;高跷是最常见的,人们踩着长度不同的跷子,在上百双眼睛的注视中扭来扭去。
到了晚上,一些地方还有“黑社火”。人们舞船、滚灯笼。直到晚上二点种,人们还兴致未尽,可是社火终究在最后一声鼓声中结束了。
如此隆重的社火表演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265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