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阔的柏油路上奔驰着的各式汽车,指尖下不断跳动的键盘……这些21世纪的物质基础,究竟从何而来?没错,是创新。创新是地基,是发动机,是完整的网络系统,造就了这个高科技交织的社会。所以,一个民族的强大离不开创新。
创新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决定一个人的思想与成就。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获世界和平奖,然而他五易画风,不断填补自己的空白,改革创新,使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成熟完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和风格。艺术上的创新胜于模枋,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才会赋予艺术鲜活到的生命力。爱因斯坦曾言:“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进展的。”牛顿年轻时因一个苹果发现了地心引力,而晚年他却沉迷于亚里士多德的柏拉图学说,潜心研究上帝的存在,“不思进取”,将自己的创作精神丢入了大海。由此看来,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也会因为不创新而黯淡无光。创新是一个人通往成功彼岸的给分和养料,使得他在追逐梦想和真理的道路上不至于“饥肠辘辘”。
创新的趋向前性决定了时代的进步。不同的辉煌背后总有不同的创新,不同的创新背后总闪烁着震天动地的力量,纵然那只是一米清爽的阳光,纵然那只是一缕黑暗中独缀夜空的光芒,纵然那只是民族生命中的一丝微渺,纵然……然而,它终是点燃了民族繁荣的希望。中华上下五年千年历史,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度,再到后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无不是改革创新和变法的结果。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得以富国强兵;商鞅变法为秦国一统天下创造了条件;李悝变法为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奠定了基础。
创新的动态性决定着民族的强大。1949年,我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在北京成立,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人民空军已有了航空兵、地空导弹兵、空降兵等多个兵种以及歼击机、运输机、轰炸机等多种飞机。保卫着祖国的空域。萧瑟的秋风吹向落满蒲公英的山冈,阳光轻抚祖国的巅峰,一架架有着钢铁翅膀的“鸟儿”翱翔在阳光随心所欲遍布的蔚蓝天空中,发动机的轰鸣声奏出了一曲动人的乐章。在这个中国人民空军成立68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怀着自豪的目光仰望天空。创新使得这个曾经用酒精作汽油,通过几架破烂飞机来合成一架重组飞机的民族如今也能挺直脊梁,且与世界各国空军在作战训练,飞行安全与技术装备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毋庸置疑,创新在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动力,没有了创新,整个民族就是死水一滩;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前进的脚步将步履维艰;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就会被历史遗弃。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知识创新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科技国际竞争力相对进步不快,科技竞争力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原因。江泽民说过;“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先进之林。”而看瑞士、芬兰、美国在各行业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早已领先于世界舞台,就是因为它们不断创新的精神。
因此,我们应拥有创新的理念和精神,用不同的希望和顽强的韧劲编织绚丽的彩虹,谱写21世纪的新篇章!
354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