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三轮车,两个人,几张饼。这,就是生活。
——题记
老校前的那条老街,朝朝暮暮总是那么繁忙。不同的车轮声驶过,有谁注意到,在那街口的一隅,有那么一辆三轮车,那么一对恩爱的夫妻,那么几张脆脆的油饼。他们日夜守护,风雨兼程,从未变更。
“今天来得真早,还是要夹着一张饼,夹着烤肠吃吗?”“是的,谢谢阿姨。”
对面是一个系着条干净围裙,面庞上有岁月痕迹的友善的阿姨,她今年五十多岁,但看起来来神饱满,叫阿姨一点儿也不为过。旁边的帅大叔是阿姨的丈夫,穿着西装外套,坐在三轮车旁啃着黄灿灿的油饼子,看上去干干净净,有活力,只是两个深深的黑眼圈令人心疼。这是他大清早起来发面,日积月累留下的痕迹。阿姨挑了一个热乎的,脆生生的油饼子递给我,我就着烤肠,站在校门口吃,每天如此,从来不会腻。
有时赶得巧,正逢上阿姨炸第一个油饼子,随着食油往煎锅里倒入,阿姨揪了一团白面放在手心,用拇指摁出一个大洞,再将调好味的土豆丝放入洞中。锅里的油热好后,阿姨把面团放在锅铲上贴入锅中,“滋溜”一声,一群油泡泡簇拥着面团,空气中满满充盈着面香和油香。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面团就被锅铲压得又大又薄,像个盘子。不停地翻面后,饼的两面被炸得金黄,饼中间土豆丝上的葱花翠绿诱人,在饼面上招摇,油饼站在沥油架上,流光溢彩,香味扑鼻。若说豆浆油条是绝配,那烤肠油饼也毫不逊色,一口咬下去,又脆又软,满嘴喷香……油饼摊的主人——夫妇两人是经人介绍走到一起的,年近半百已没有更多的精力在外打工,便选了个离家近的地方摆个摊,挣挣零用钱,照顾家务。从2006年开始摆摊到现在已经11年了,11年的坚守,伴随了多少人的奔波,多少人的青春。
11年间,夫妻俩的装备从未变过:一辆三轮车,一个煤炉子,一把遮阳挡雨的大红伞,一盆发好的面,一盆调好的土豆丝。每天天蒙蒙亮,叔叔便踏着三轮车从家里出发,阿姨坐在车座旁与叔叔谈天说地,猜测孩子的近况。到了地点便开工,趁着还没客人,阿姨先烙一个量大份足的油饼,犒劳犒劳早起的丈夫。客人多时,就该叔叔主厨,阿姨打下手,汗珠顺着叔叔的脸颊滑下,阿姨在繁忙的同时也不忘为丈夫擦擦汗……23年前,他们彼此陌生,因着家人的希望结合,如今,他们彼此熟悉,因着自己的希望和对彼此的依靠牵手。人,还是那时人,情,却渐渐洒满了家的国度。
夫妇的油饼向来都很便宜,从最开始的五角、六角、八角到最后的一元,他们以极低的价格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填充了我们的饥饿。价格的变化见证了这条街从泥路到水泥路,学校从小到大,汽车从少到多……一元钱,吃出了温暖,吃出了满足,吃出了发展……上高中后,我便没有从夫妇的摊位前经过,只是突然想吃油饼了,便回去看看。夫妻俩穿得越来越洋气了,但摊位还是往昔的样子,油饼还是如故的好吃,笑容还是那般甜蜜。他们嘱咐我一定要考上好大学,过得更加幸福些。接过油饼子,我看着他们:“这些年来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努力的!”
一辆三轮车,两个人,几张饼,过活过活着也滋养出了爱情的模样,这便是生活的本真。谱一曲岁月的细水长流,见证那老街口油饼摊静谧的美好……
266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