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传统喻为一片海洋,创新喻为那一条条江河之水的话,假若没有江河之水滔滔不绝地注入大海,那么大海将变成死海,永远得不到“补给之水”,使大海充满活力,那么大海的海面高度渐渐降低,失去了海的风度。如果将传统比做大地,创新比做地球内力作用的话,假若不受地球内力的作用影响大地,那么它将永无变化,那么地球上就再也不会形成那奇特的地形地貌了(前面两个例子均忽视气候等其它因素,且假设水的源头来自大海)。由此可见,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创新立于传统的基础之上。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未间断。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之长久。若一个国家是一棵大树,则这个国家的文化就是那大树的树根;若一个国家是一栋高楼,则这个国家的文化就是那坚固的地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而在中国,这根本中的根本就是汉字。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中国大陆上,出现了元谋人,中国文化从那时开始发源,元谋人后,中国大陆上出现了蓝田人、北京山顶洞人,先后出现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诸文化等。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枢纽,正因有了它,中华文明才得以延续,可中国汉字的起源时间至今还未知晓。考古学家曾在半坡遗址发现“陶文”,这应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吧。
甲骨文是最早比较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从它算起,。汉字形体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六大阶段。甲骨文出现于商代,它是象形字,较为形象地显示出它的字意。金文出现于殷周时期,较商代稍晚,但其字形却比甲骨文整齐对称,形体渐趋向化一,是甲骨文的进一步演化。金文演变之后便形成篆书,其包括大篆和小篆。大篆与金文相近,而小篆却把汉字(大篆)进一步发展。它是秦吞并六国之后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其笔画粗细一致,形体整体,将汉字演变向前推动了一大步,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才被汉隶所取代。汉隶阶段是汉字形体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使小篆那圆转又匀称的线条改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其字体结构由长方变为扁平,隶书的变化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隶书阶段之后便是楷书阶段,楷书是东汉末年开始通行的一种字体。因为其字体规矩整齐,是字体之楷模,所以被今人称为楷书。楷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沿用至今。魏晋时期,人们在它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字体——行书,它不如楷书工整,却不至于辨认不清。因其书写方便,所以被后世沿用至今。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相传章草是由东汉章帝为了书写隶书方便而独家发明的。而今草又是从章草演变而来,狂草由唐代发展今草而成。
汉字形体经各演化阶段不断地继承传统与创新后,才发展到了今人所用的字体。然而,在中华文明的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不仅仅只是传递普通的信息,它更传统着人类种种美妙的感情,正是因为有它,中国才有了《诗经》与《楚辞》;正是因为有它,中国才有了四大名著;正是因为有它,中国才有了记叙史实的各种史书,也正是因为有它,诗歌、著作、史书才得以流传至今,让人欣赏,使人传承。《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两大源头之一,它传递了当时人们的各种情感:“信哲旦旦,不累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的形式上基本上是四言体,它一直延续了几百年,但这几百年中,五言诗却悄然兴起。在唐朝,尤其是开元盛世时期达到鼎盛,这时期在五言诗的基础上形成七言诗,开始有了绝句与律诗,成为“唐诗”。到了宋朝,宋朝人又兴起了以“唐诗”为基础,进行改进,将其对仗诗句改为长短不一,可以吟唱的“宋词”。比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而元朝人又在宋词的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的新形式——元曲。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由汉字经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各阶段的不断继承传统与创新,诗歌经过四言诗以后的唐诗、宋词、元曲各阶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看,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密不可分,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统的发展方式。正是因为有了创新,才有了今日的诗歌和文字。但是,今天随着科技的变化,人们逐渐忘却了一些汉字的书写,忘却了自己创作诗歌并引用古人诗歌去抒情。但一味盲目守旧,中国传统文化是不会发展好的。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才能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让我们拥有创新精神,勇敢创新,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吧!
550 |
1 |
0
-
评论者:张依菲
评论日期: 2017-01-19
总数:1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