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家访,都会带给老师不同的感受和帮助。每一次与家长和孩子的见面,都是老师与孩子、老师与家长之间一次心与心的对话。家访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孩子都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孩子年龄虽小,可是心理却是丰富的。家访能帮助教师更密切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采取对策,加以正确的疏导。
魏忠洋是个可爱的的男生,从小长得胖胖的,有些腼腆,天天笑眯眯的,学习成绩非常不错,同学们也很喜欢这位不太爱说话的小男孩。他唯一的缺点是书写非常不认真,特别是家庭作业,歪歪扭扭,惨不忍睹。和他家长沟通后得知,他在家是把作业本放在腿上写字的。为这事我没少教育他,可收效不大。即使如此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家访的必要。恰恰是这份没必要,让我忽视了孩子心理变化的一年。
走进忠洋家,我第一件事就去看了他的房间。一张凌乱的床,一张布满灰尘的矮小书桌,一把“颤悠悠”(相对他的体重)的椅子,一堆摆放的乱七八糟的书,一看就知道主人很少收拾或者很少居住、使用。忠洋告诉我,桌椅不舒服,他才另辟他径完成作业的。他母亲显然不赞同他的说法,认为他是为方便看电视才在沙发上盘腿写作业的,而且说他还不听。我很纳闷,忠洋在校表现挺优秀,不管老师还是同学的话他都乐于倾听。聊着聊着,我的眉头越皱越紧。他妈妈说的哪是我认识的魏忠洋。在家的忠洋整天大呼小叫,上蹿下跳,喜欢看电视,喜欢和父母聊天,而且非常胆小,这么大了仍和父母挤在一张床上睡觉,晚上时常说梦话,有些时候还会出现和人吵架的语气,甚至是骂人的语句。
我与他母亲说了忠洋在校的表现,他母亲很讶异,说她以为我在电话中跟她交流时说的忠洋的表现都是老师的夸赞之词,没有意识到孩子行为竟有如此反差。
我逐步亲近忠洋,了解他内心的想法。通过聊天,我感觉这孩子因为身体胖已经有了自卑的心理,不愿意和同学打闹玩耍,久而久之,即使别人欺负他,他也不吭声。而回到家的行为是一种发泄,这种发泄如果受到父母的阻止,就会在潜意识中积淀下来,在梦里爆发。了解了情况,我与忠洋妈妈共同商量了一些办法。比如在家,父母多去主动询问孩子在校情况;多陪孩子活动、锻炼身体;多灌输科学知识,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等,而我在学校,会多关注孩子课下的同学交往情况;选择合适的同学帮助忠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在体育课、课间活动等场合促其多加锻炼,表扬他的优势所在,增强忠洋信心。让孩子更健康的发展。
200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