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秋前后,大大小小的商场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果蔬市场更是琳琅满目,丰富的物质极力地渲染着节日的气氛,忙碌的人们利用难得的假日,或家庭,或饭店,人们在一顿顿大餐美食中,享受着浓浓的节日亲情,而每每到了这时,我就会想起三十年前那个特别的中秋,想起童年那段旧时光.......
三十多年前,我的家乡华县高塘塬上,大部分人家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奶奶领着我们一家二十几口人,因为缺少劳动力,日子过得比较清苦。我的父辈兄弟六个,除了六叔在家务农外,其余都在外地上班。生产队是靠劳力多少分粮的,我们家的粮食常常不够吃,青黄不接的现象时有发生,每每到了这时候,奶奶就想尽办法,让六爸和大哥到很远的地方去买粮,日子在奶奶的精心安排下,细水常流,过得相对较为自然,倒没有遇到饥荒。
在家乡,除了过春节我们称之为过年外,过其余的节日我们称为过时节,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过时节就和平常过日子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但如果家里来了重要亲戚,或是谁家儿子订婚了,有尚未过门的媳妇,才肯做上一顿好饭,请人家来,算是郑重地过时节了。
外婆家劳力较多,口粮相对不缺,当时除小姨在上完小外,其余都是劳动力。在外婆家能吃上较白的馍馍,还能吃上油泼辣子,这是我和弟弟喜欢去外婆家的一个原因。其次,外婆家地处山脚下,那里的水果较多,村南边务着一个几十亩的苹果园。山坡上有很多的核桃树,杏树,还有那随处可见的柿子树,因为山里水多,庄稼蔬菜长势也都比较好,最有趣的是生产队为了给牛种饲料,常常在麦地里套种一些碗豆,碗豆颗粒饱满,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嫩嫩的,特别好吃,孩子们放学后就偷偷地溜进地里摘豆角,怕被发现,常常是一个人坐在没人处,偷偷吃完才回家。这些对贪嘴的我们来说也更有诱惑。
外婆家住李峪口。李峪河从李峪流出来,分一支沿着村外的庄稼地,经村子中央流出,又汇到李峪河向西北方向流去。这条河养育了李峪口人,是李峪口人的母亲河,河水终年清澈,哗哗的河水不仅养育了李峪人的生命,也陶冶着李峪口人的性格。李峪口人乐观、勤劳、纯朴、知足,用现代话说,就是有很强的幸福感。
外婆家当时除外公在耀县当中学校长外,其余人都生活在村里。那时小舅已是二十好几的人了,因为个子低,总找不着对象,外婆托人四处打听。听大舅妈说,前前后后相亲不下十次,但都没有结果,眼看着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外婆、妈妈都很着急。那一年,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辛庄村的姑娘,那姑娘又细又高,留着两个大长辫子,很好看,彼此也很满意,这让外婆一家人特别高兴,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那年中秋,刚赶上我在外婆家,头天外婆就让二舅去辛庄叫媳妇过节,二舅在女方家吃了一顿饭,把媳妇领回来了,那就是我以后的二舅妈。当时我们管她叫姨,我那时尚小,跟着大人高兴,抬着头不停地看新媳妇。
中秋节那天,妈妈、大舅妈和姨忙着蒸包子,我和小姨则跑出去和小伙伴玩了。吃午饭时,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热腾腾的白面包子,喝着玉米粥,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好久没吃过包子了,那天的包子格外好吃,我畅 开肚皮吃了好几个。
下午,小姨要去学校看宿舍,我也跟着去了,临走我们狠狠地往布袋子里装了多半袋包子,生怕回家没有了。小姨学校的宿舍是由教室改装成的集体大通铺,除小姨外还来了二三个女生,小姨把包子分给同学吃,我看见她们的眼睛里流露出羡慕的目光,小姨说:“今天家里叫我二哥媳妇过时节了。"脸上露出满满的高兴。
那是我记忆中少有的一次过时节,那韭菜豆腐的白面包子,我们吃了一天,香了我整个的童年。多少年过去了,那些融化在我记忆里的亲情和快乐,随着时光的流逝,像牛吃进去的草 一样,常常被我反刍着,温暖着我寂寞的时光。
我记不起那个中秋的月亮,但我常常会想起那年中秋的包子,那特别的味道,还有那段如茶的岁月,略带苦涩,却回味深远!
422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