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朱永新老师凤凰讲座《中国教育改革之思考》
2008-11-10
  

                                                        朱永新老师凤凰讲座《中国教育改革之思考》 

                                                          中国教育最大问题在哪如果实现公平和品质 

  王鲁湘:从高校合并到农村义务教育的实现,从师范生免费的回归到京剧走进课堂,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甚至可以追溯到1898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直到今天,改革仍然在探索中。 

  那么当前教育改革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优势和缺陷又在哪里,教育的公平与品质该怎么样具体实现,教育改革的思路是什么? 

  有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先生。 

  朱永新,生于江苏,复旦大学博士后。成长于教师家庭的朱先生深受父亲影响,对于教育事业的身体力行成为他身上最具激情的部分。他在网上征集民意,为中国教育仗义执言,他在生活里自办小学开展实验,为教育探索新路。 

  他自费筹办教育网站,每年组织支教,他为教育理想四处奔走,人们称他为教育的布道者。如今,描述他身份的词语已经很多,然而他对于教育的热忱从未改变。 

  王鲁湘:已经了解了朱先生的多重身份,他是官员,是学者,而且也是一名教师,所以这种多重的身份,其实都绕不开一个核心,就是教育,国民教育。那么这一点,一定是同您的家庭,同您的个人经历,是有密切的关系。 

  朱永新:我父亲就是一个小学教师,后来做小学校长,然后我又是学的教育,研究的是教育,然后管的又是教育。 

  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忘了什么是教育 

  王鲁湘:那么在您看来,当前我们教育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因为这个问题,一问当然是个很大的问题。但是由于您出身于教师家庭,而且您学的是教育,做的又是教育的工作。对这个问题,您应该是最有发言权。 

  朱永新: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忘了什么是教育。因为教育本来应该是帮助一个人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应该是帮助一个人不断地走向崇高,能够建设一个和谐的、美好的社会。但现在我们教育是为分数活着,为考试而存在,所以我觉得我们忘了什么是教育。 

  王鲁湘: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根本点上头,您提倡一种新教育精神。那能不能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就是这种新教育精神的核心所在。 

  朱永新:我们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推进了新教育实验,这个实验最根本的宗旨就是,最简单的说,是心灵的教育。那么再具体地说,是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觉得教育应该是幸福的,快乐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来学习,人来求知,人来成长,同时它应该是完整的,它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不仅仅是为了升学,它更应该是帮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这个人能够成长得更好。 

  王鲁湘:那么您在两会期间,您提出的一些有关教育的提案,肯定会涉及到方方面面,那其中最关注的、最关心的是哪个方面? 

  朱永新:我有80多个提案,但是我一直最关注的就是关于阅读的问题。我连续5年一直倡导我们国家应该建立我们的国家阅读节。因为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教育的根基,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阅读,因为人类的智慧,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财富,人类最重要的普世价值,都在那些最伟大的经典里面,你没有和这些著作对话的过程,就没有人类的,包括个体的思想成长的过程,智慧发展的历程,所以我觉得阅读实际上是很多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 

  从1977到2008,当代教育改革成就、困惑、如何反思?从幼儿到成年,尴尬的素质教育,公平、品质如何实现? 

  《世纪大讲堂》力邀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为您透析《中国教育改革之思考》。 

  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那么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一下我们中国教育改革的成就,第二个问题讲我们面临的问题,第三个问题讲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说。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刚才鲁湘也说了,中国教育,实际上从近现代来说,我们走过了100年的历程,从废科举,建新学堂开始。那么当代的中国教育改革,我们从粉碎四人帮,从恢复高考制度,也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30年来,应该说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就,我觉得就是解决了一个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就是我们的教育经费是全世界的3%,我们支撑了占全世界21%的人口,大概全国95%的学生,能够接受义务教育,同时我们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1%,最近这几年成长得特别快,我们有4000多万的高中生,同时我们有2300万的大学生,我们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了20%,那我们知道高等教育从超过15%以后就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水平比较差 

  第二个问题,我们面临的问题,我想第一就是整体的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的素质仍然比较低。我们知道,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普及了义务教育,所以这样一个历程的过程中,我们多少有点急,所以总体的教育水平还是不高,目前大概全世界十分之一的文盲还在我们国家,受劳动力素质的制约,我们的劳动生产率、科技创新的能力,相对来说也比较低,所以我们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是比较低,大概我们只占了35%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占60%到80%,还有人统计说,我们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日本的二十六分之一,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德国的二十分之一,能源消耗是日本的5倍,美国的2.6倍和德国的3.6倍,这表明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水平是比较差的,这个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的效率。 

  教育发展不平衡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发展还不够平衡,学校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教育公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为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经济区域的发展非常不平衡,同时我们政府在配置资源的时候,往往又比较多的做了锦上添花的事情,所以学校和学校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教育的差距比较大。 

  从教育的外部来看,我们的区域发展往往不太平衡,中西部的教育明显落后于东部的教育,由于投入不足,中西部教育在发展水平,两基的普及,师资力量,校舍的建设,包括家庭教育支出方面,都明显落后于东部,你像有人曾经统计过,上海的小学生平均教育经费是3715元,每个小学生,而贵州是418元,相差多少倍呢,8.89倍,这是2003年的数据,最近几年这数据还在拉大,从城乡的对比来看,我们现在全国预算教育经费,60%用于义务教育,但是用于农村教育的只占35%,那我们知道农村是占了我们整个教育的最大头,所以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有人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在文章里面讲了这么一段话,我觉得讲得很形象,他说,有的城市学校,铺着塑料跑道的运动场还不止一个,那么有的农村学校,连一个学生玩的篮球也拿不出来,有的城市学校,动不动投几个亿,有的农村学校连粉笔还得一根根的省着用,有的城市学校,放到欧美去,放到全世界去都是堪称一流,那么有的农村学校,拿到非洲,恐怕也不算好,这个当然讲得可能比较极端一点,但是我觉得他讲得比较形象,形容了我们教育差距,城乡之间还比较大。 

  从教育内部来说,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规的学历教育之间,也不够协调。比如说民办教育,实际上中国的民办教育并没有真正地发展起来,大的民间资本并没有进入我们的教育。比如说大学,我们现在正在北京大学。我们知道,像在日本也好,在很多国家也好,民办的大学往往占到80%左右,那么现在我们是倒过来,公办的大学占了80%多,那么这样真正的民间资本并没有进入教育的领域,在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大概民办小学只占全国小学数量的1%左右,民办中学占全国中学的5.7%左右,这个是第二个大问题。 

  应试教育让整个民族的体质严重下降 

  第三个大的问题,我觉得是应试教育的问题,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这样一个模式,仍然是主导着,或者说统治着我们的教育。考试的选拔功能,让我们中国教育的难度不断在增加,学习的内容不断在加深,大部分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所以我们经常开玩笑,我们很多学生是陪读生,是陪着那些尖子学生在读书,所以应试教育是一种以考试为目的,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它赋予义务教育本来不应该具有的竞争性和淘汰性。我们知道义务教育,是不应该具有竞争性和淘汰性的,它让很多孩子失去了童年和童心,更重要的还让我们这个民族的体质严重下降。 

  教育行政化 官本位色彩比较浓厚 

  那么再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行政化、官本位的色彩比较浓厚,教育决策的科学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加强。大家知道,现在我们大学都有级别,有副部级的大学,有正厅级的大学,有副厅级的大学,学校之间就分成三六九等,我们的决策体系往往也使得中小学也好,包括大学在内,缺乏办学的自主权。校长做不了学校的主,那学校还怎么办呢,没有自主权,那很多教育政策的制定,一些重大教育政策,那你比如说像名校办名校,独立学院的政策,大学城的建设,包括京剧进校园的政策,有些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也取得了一定的好的效果,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我们幅员辽阔,全国各地的差异性,比如京剧的问题,你到苏州完全可以听评弹,听昆曲,你到我们江苏的淮安可以听淮剧,你到河南可以听豫剧,那为什么一定要做京剧呢?就是说很多政策在推进的时候,还缺乏一个整体的、深入的、细致的考虑。 

  当应试成为教育的中心,教育决策如何摆脱行政化桎梏,从幼儿教育开始,我们是否与教育原点渐趋渐远。那么我重点跟大家讨论一下我个人的观点,我们教育改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应该说在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代表国务院作了一个政府工作报告,那么在这个报告里面,他明确地指出,没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就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成为我们下一轮教育改革的一个纲要,人民群众满意了,我们教育改革就成功了,那么怎么样让人民群众满意呢? 

  应该加大教育投资 

  那我说首先要优先发展教育,要建设人力资源的强国。过去我们经常有一句话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个是很多最普通的老百姓都懂的道理,但是具体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就会考虑到底有没有钱了。是不是公路要修,楼房要盖,工程的项目要上,往往教育就会丢在一边了,对吧,因此我觉得还是应该统一我们的思想,大家知道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我们知道很多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起飞的过程中,都是勒紧裤带,咬紧牙关来投入教育。我们说日本,日本实际上在明治维新以前,它的国家的实力比我们差得很多,所以在明治维新以后,他们国家全力地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它当时的小学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超过了90%,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水平,你想想看。那么二战一结束,日本经济一方面要赔偿,同时另外一方面,它及时的普及了初中这个阶段的义务教育,当时在普及义务教育过程中,很多村长要办学校,没办法,筹不到钱,自杀了,有很多这种故事。所以说我觉得一个国家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应该说我们国家最近几年的教育投入在逐步地增加。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温总理又给教育送了一个大礼包,也就是说教育经费,从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562亿元,也就是说一年增加了500个亿。那么这500个亿怎么样去用,我觉得还是应该把重点的问题想清楚,还是应该重点在基础教育上,重点应该去建那些地震震不垮的学校。那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500个亿算不算多。有些人说教育经费增加的不少了,好像我们的教育经费增长的很快。但是我说,我们欠账太多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我们知道世界上发达国家教育占GDP的支出已经达到4%左右,现在我们一直没有达到这个目标,甚至还比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投入还低。那么有人说,每个口子都要增加经费,总经费就不够了,因为你教育要增加,卫生要增加,国防要增加,所有的都要增加,所以我们现在就建议可以不谈4%,但是我可以谈,公共财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然后呢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的20%,那么这样算起来,实际上也可以达到4%。那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国家应该建立国家教育基准,也就是说你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每一种,每一个学校,根据多少学生,怎么配置它的(资源),应该有个国家法,那我们知道在很多国家都有学校基准,对吧,每个小学,它应该怎么建,它的校舍的面积应该是多少,应该有哪些最基本的设施,包括学校建设过程中用的材料,我觉得连水泥标号都应该提出要求,这样就是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教育基准。 

  那么这里我还特别想讲一下幼儿园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深圳有些地方也在闹事,幼儿园转制,公办幼儿园要转成民办幼儿园,我觉得这个方向是错的。我觉得幼儿教育,实际上是在整个人的教育中的基础的基础,我觉得它是为生命奠基的事业。而恰恰这个阶段的教育是差异比小学阶段还要大。我到过西部去,西部现在幼儿教育的普及率非常低,大概西部的很多省只有20%到30%左右,而且农村几乎没有设幼儿园。我到过甘肃,到过贵州的很多地方,几乎没有幼儿园,也就是说我们的大部分的孩子,农村的孩子,西部农村的孩子,在进小学以前,他没有教育,而城里的孩子,都是从胎教就开始了,他们的起点就不公平,所以我觉得我们幼儿教育阶段还是国家应该用比较大的投入来保障。 

  重新认识思考教育本质 回到教育原点 

  第二个问题,我讲应该重新认识和思考教育的本质,回到教育的原点。我们知道,教育是个培养人的事业,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以分数,而是要为孩子生命奠基,但是在我们学校生活中恰恰不是这样,分数成为学校至高无上的追求,成为衡量教育品质的标准。那在大学虽然不是用分数,但是是用就业的指标。有一个国外著名的学者,他曾经讲过,人在14岁以前,他所经历的东西,他所阅读过的东西,他所体验过的东西,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那么实际上人往往是用他在童年阶段,他看到的,他体验到的东西,建设未来属于他的那个成人的世界。所以在童年阶段,我们能不能让孩子真正地拥有幸福,在童年阶段,能不能让我们那些孩子真正地去和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去交流、去对话,我觉得是我们教育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要让全社会来知道应该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我觉得我们教育的启蒙也不够,教育之所以有今天,我觉得一方面当然我们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安排可能有缺陷,另外一方面,可能也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多少为我们的教育往应试的轨道上,大家都是助推器。都逼着我们的孩子拼命地要有一个好的分数,拼命地要考一个好的学校,逼着我们的孩子往另外一个方向去走,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养,让我们的公民重新来认识教育,思考教育,理解教育应该具有的使命,我觉得这是我谈的第二个想法。 

  政府办学校 应少一点锦上添花 多一点雪中送炭 

  第三个想法,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地推进教育公平。事实上我觉得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两个命题,一个是公平,一个是效率,从公平的角度来说,就是说我们政府怎么样帮助每一个公民接受尽可能均衡的、平等的教育,我觉得要公平不是让每一个学校变成一样。过去我们讲全面发展,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干着全面不发展的勾当,实际上我们在做教育的规划,设计的时候,就是应该帮助每个学校拥有它自己的特色,然后在配置资源的时候,应该不能让好学校集中,所以教育经费应该优先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差学校去倾斜。 

  我在苏州的时候分管教育,我跟我们优秀的校长讲,我说你把你这个好学校管好,不算你本事,你帮我去带一个差的学校,把它办好,这算你本事,所以我就交了一些差学校给好学校,组建教育集团,你把这些差学校给我办好,我们很多校长很努力,一个学校带了两三个差的学校共同成长,我想如果我们做一个这样的制度安排,所有的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好学校捆绑着差学校,考核你,你能不能把差学校办好,我觉得作为衡量你是不是能够有教育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我们知道在日本,日本教师是流动的,现在我们的教师是学校所有,好的老师全集中在最好的学校,那么能不能把这些老师分期分批地送到薄弱学校去,所以我们觉得,政府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时候,能不能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特别是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帮助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教育。 

  公平的另外一面,教育品质怎样提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哪?种种争论之中,民间又悄悄进行着怎样的实验? 

  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考试不改 教育难行 

  前面讲的是公平,这个问题就是讲效率。效率的问题在教育上,就是所谓教育的品质,怎么样去提升我们的教育品质,那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问题,我们知道我们实际上从80年代就开始讲,呼唤了多少年,去年教育部用500万的科研经费,组织了8个专家小组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报告,但是我觉得还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我们似乎还没有找到好的对策,到底怎么去做素质教育? 

  那么我们新教育人就提出,从阅读开始,把阅读作为突破口,江苏最近开了个会提出,把体育作为突破口,当然都可以,我们为什么提出把阅读作为突破口,因为我觉得阅读是一个人所有素质的最重要的基础,它是一个人的人文情怀,是一个人的这个思想境界,人格特征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像在我们的新教育小学,我们形成了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我们新教育小学儿童第一节课就是晨诵,吟诵一首最美丽的诗歌,如果这一天是一个孩子过生日,我们会给他送一首他的生日诗,如果这一天是学校里某一种花开放的时候,我们会送一首关于这个花的诗歌,中午,有20分钟到半个小时时间,我们推荐那些最重要的最经典的著作,让孩子们去阅读,和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去对话。那晚上暮省,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记录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这些活动,老师都是全程参与,那么我觉得它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所以我觉得素质教育,事实上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应该总结民间的教育探索,尽管在这应试的大背景下,我们知道,还是有很多学校、很多校长、很多老师,做了很多非常好的探索,学生学得还是轻松,但是考试的能力并不差,实际上我们知道在民间悄悄的,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变革,我们怎么去发现它,怎么去总结它。 

  素质教育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考试上。因为都知道,你讲素质教育到最后,如果考试不改,是很难的,所以有人曾经讲过,叫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考试不改,教育难行,所以怎么样去改革我们的考试评价制度,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提出把考试自主权交给大学,有人说,大学你一放,他就会作弊,他就会开后门,我说你不用担心,你把整个监督机制建立起来,对吧,就像我们这一次赈灾,我说你所有的款,如果每一分钱全部在网上公示出来,你就不用害怕,最关键,我们机制把它建立起来,我们知道世界上那么多的大学,怎么到了中国,他就会作弊呢,美国那么多大学,日本那么多大学,英国那么多大学,都是自主招生的,为什么到了我们这里就不能自主招生呢,我觉得你不用低估我们的素质,不要低估我们的大学,所以现在就是,你还没有改,马上就预设它要犯罪,我觉得这个是不对的。 

  我觉得应该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和改革,清华、北大,这些最著名的学校,他是培养精英人才的,那么他有他的方式,他可以搞联考,那么一般的社区性大学,职业类院校,你甚至于可以不用考试,是吧,要考试干什么呢?你就让他免试入学,宽进严出都可以,完全可以把考试的自主权交给大学,当然不仅是大学,中学、小学的考试制度都需要变革,怎么样去,前面讲的,去通过我们考试制度的设计,教育制度的设计,帮助人发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我去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世界上两个最快乐的国家,一个是很有钱的国家,比如说丹麦,一个是不太有钱的国家,比如说我们附近的不丹,他们都很快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差距比较小,现在我经常说,我们的公务员选拔制度,人才选拔制度,选拔以后,他们的待遇差距太大,那么它会加剧应试的这样一个压力。所以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讲,他到丹麦去,住在一个区里面,这栋别墅是大学教授的,这栋别墅是一个工人的,他们住在一块,所以它社会就和谐了,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外部的这个改革,也对教育的内部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提升教育素质还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那么第五个问题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刚刚从贵州的一个山区回来,我在贵州的一个地级区。这个区,目前区教师缺4600个人,就是根据那个编制的要求,它缺4000多个教师,代课教师4100人,它的幼儿园,我前面讲了,幼儿园的普及率只有26%,高中的普及率只有不到30%,如果他把高中提升到80%,如果把幼儿园提升到50%,我想他还缺2000个教师,所以这个地方就缺将近,如果严格的来算,就缺好几千,甚至上万个教师,一个地级市!你说全国农村还缺多少合格的教师,数量上严重短缺。所以我们现在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免费的教师队伍师范生,包括采取大学生就业的优先倾斜的办法,但是我们知道,真正你要让我们优秀的大学生到那些山区里面去,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还没有处理好,马上就急于清退大量的代课教师,实际上真正在管用的,还是这些代课教师目前在撑着,而且很多很优秀,也有拿到了大学文凭的代课教师,也一起被清退了,那么怎么样帮助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我想也特别说一下,就是总书记跟总理都反复地提出,要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那么这些东西怎么样去做,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如果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它就谈不上凝聚力,所以我们提出应该通过共同的阅读,共同的写作,共同的生活,把这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民族的精神,时代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教育之中。共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我前面提到,现在我们的很多父母亲跟孩子,我们的很多老师跟学生,实际上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生活在一起,但他并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价值观,那么放大到一个社会里面也是这样,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陌生人,没有这样一种像地震这样突发的事件,我们很难看得出这个民族它具有的这样一种精神,凝聚力。所以我们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这些偶发的各种灾难上,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精神建设。我前面讲,我们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父母亲和孩子,一起和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去对话,和那些最伟大的智慧去交流,才能让我们的精神能够发育得更好,才能让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拥有我们的精神家园,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对我们教育提出的一些对策。 



3307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