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乡的端午节
说起我的家乡,那可是一个安静祥和的村子。那里人美情美风俗美,这不端午节到了,一时间,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息。下面就让我带大家走进我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风俗有很多是和外地相同的,但却有一些独特的风俗,比如插杨柳,挂艾叶,吃韭菜合子。

每到端午节,伙伴们就成群结对的去小树林。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他们是去折杨柳,几个伙伴将一个瘦小的伙伴推上树,另几个伙伴在下面接杨柳。折杨柳可有讲究了,树枝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还要挑叶子打的树枝,最后再拿杨柳回家的路上,不能沾地面,因为听说会把晦气带回家。可是我和伙伴不知折了多少大的树枝,沾了多少地面。回家时,还要抖一抖好像捡了一个大的金元宝。
插杨柳是为了预示来年家中生机勃勃,但不能赶上挂艾叶的作用。

艾叶一种散发着臭味的东西,但是细细闻来有一丝清香。可外地的艾叶却比不上家乡艾叶的味道浓,挂在屋檐下还有一番装饰的样子。听老人说,以前有人用艾叶来泡酒,有驱病的作用。所以,将这一传统运用在端午节上。我想艾叶的味道那么浓,连人都长久闻不得,何况是病呢?早就熏跑了吧!

下来就是端午节的重头戏——包粽子,端午一早,妈妈就把上好的糯米泡在水里,同时还泡一些红枣、绿豆、葡萄干。现在,食材多了。包粽子的材料也就多种多样,一到下午,妈妈就开始包粽子。她将泡好的糯米倒在用粽叶做成的漏斗中,再加上其他材料叠成四方形,用线扎紧。然后放到锅里煮,不一会儿,香味就弥漫全屋。这样的粽子可是美味极了,也只有在家乡才能吃到这样可口的粽子!
不同的风俗,将节日装点出不一样的风味。也就是这样的童年,让我更加喜爱端午!

我家乡的端午节
说起我的家乡,那可是一个安静祥和的村子。那里人美情美风俗美,这不端午节到了,一时间,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息。下面就让我带大家走进我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风俗有很多是和外地相同的,但却有一些独特的风俗,比如插杨柳,挂艾叶,吃韭菜合子。

每到端午节,伙伴们就成群结对的去小树林。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他们是去折杨柳,几个伙伴将一个瘦小的伙伴推上树,另几个伙伴在下面接杨柳。折杨柳可有讲究了,树枝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还要挑叶子打的树枝,最后再拿杨柳回家的路上,不能沾地面,因为听说会把晦气带回家。可是我和伙伴不知折了多少大的树枝,沾了多少地面。回家时,还要抖一抖好像捡了一个大的金元宝。
插杨柳是为了预示来年家中生机勃勃,但不能赶上挂艾叶的作用。

艾叶一种散发着臭味的东西,但是细细闻来有一丝清香。可外地的艾叶却比不上家乡艾叶的味道浓,挂在屋檐下还有一番装饰的样子。听老人说,以前有人用艾叶来泡酒,有驱病的作用。所以,将这一传统运用在端午节上。我想艾叶的味道那么浓,连人都长久闻不得,何况是病呢?早就熏跑了吧!

下来就是端午节的重头戏——包粽子,端午一早,妈妈就把上好的糯米泡在水里,同时还泡一些红枣、绿豆、葡萄干。现在,食材多了。包粽子的材料也就多种多样,一到下午,妈妈就开始包粽子。她将泡好的糯米倒在用粽叶做成的漏斗中,再加上其他材料叠成四方形,用线扎紧。然后放到锅里煮,不一会儿,香味就弥漫全屋。这样的粽子可是美味极了,也只有在家乡才能吃到这样可口的粽子!
不同的风俗,将节日装点出不一样的风味。也就是这样的童年,让我更加喜爱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