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秋思 |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
科 目 |
小学语文 |
教学对象 |
五年级 |
设计者 |
张宝国 |
||
学 习 目 标 |
知识与目标 |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会背诵、默写《秋思》。 2、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领悟诗人思乡感情,能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演 出来。 |
|||||
过程与方法 |
1、课前读写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以及与秋有关的词语,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课堂通过读写互动、说写结合来领会诗情、想象意境、品味诗句、丰富和积累语言。 |
||||||
情感体验目标 |
1、感悟作者乡情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2、培养学生喜爱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
||||||
重 点 |
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
||||||
难 点 |
挖掘诗潜在内容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程、学情简析 |
五年级已经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知识学习古诗,形成自己独特感受,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
||||||
教学方法 |
演示法、讲授法、 |
||||||
教学准备 |
Ppt课堂教学课件 |
||||||
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
媒体 |
教师活动 |
学生 活动 |
设计意图 组织 于要求 |
|
导入 |
课 件 |
一、激趣导入,读写词句,感知秋思。 1、背诵古诗,创设氛围。 学习了《泊船瓜洲》,我们知道了王安石的乡愁就是那徐徐的春风,遥远的家乡在明月下显得是那样近,只隔几重山就到了。我们在过去的学习中,在课外阅读中肯定积累了不少关于乡情乡思的诗歌,请同学来展示一下,大家共同分享。 2、解题,感知秋思。 "思"字,"心"上一个"田",作者的"心田"里是怎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呢?是什么引起了张籍的乡愁? 秋天有哪些境象可以引起人们"秋"之"思"呢?把以"秋"开头的两个字的词语在积累练习本上写下来,写成一行,读一遍。 这些事物、景物都可以引起我们感受到秋天来临,种种思绪萦绕心头,秋是怎样的景象呢?用四个字的词语描绘一下。(让学生在积累本上写有关秋的成语) 这么多的词语啊!让我们用这些词写下自己对秋的感受吧。 |
学生背诵自己收集的古诗 学生写秋的片段 |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锻炼学生收 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古诗积累的积极性。 |
|
教 授 新 课 教 授 新 课 |
课 件 课 件 |
二、读写诗句,进入情境,理解诗意。 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故乡、故国的思念之情就叫做乡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游子的这份乡情不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减少,秋叶飘落,寒风萧瑟,都时时拨动我们的心弦,远在他乡的游子就产生了难以言表的乡愁。张籍乡愁就是被洛阳的秋风引起的。我们把自己当作客在洛阳的张籍,想一想他的心情,我们用张籍的感情和语言来朗读这首《秋思》。(播放声音) 1、写《秋思》。 读完之后,我们一起把这首《秋思》写下来,(板书:秋思)同学们在作业本而上写,注意把诗歌写在作业本的左边,注意写得整齐美观。 2、将诗句的意思用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写在诗句的右边。 3、同桌交流,将诗句意思说完整。 4、想象作者复杂的心情,写信、拆信的情景,轻声诵读古诗。 三、品读诗句,把握特点,感悟诗情。 1、品味"见秋风"、"意万重" 作者深沉的乡愁被一阵秋风引起,就想到要给家人写信。秋风怎样被作者感受到的?(板书 :见秋风) 张籍在 (街上、院子里、大树下 )看到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感到__________(课件) 张籍见到秋风,(立刻、马上)想到了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课件) 于是,张籍就铺纸执笔写家信。 "家"字有三个意思:(本义和引申义)妻子或丈夫、家庭里的亲人、家族及亲人。说一说: 张籍想给妻子 写信,告诉她 ________________...... 张籍想给父母 写信,告诉他们_________________...... 张籍想给亲人们写信,告诉他们_______________ ...... 这就是萦绕在作者心头的"意万重"。(板书:意万重) 2、作者怎样写好家信的?听音乐,想象,写一段话(背景音乐《故乡的原风景》) (分组练习)见到秋风,张籍伫立秋风之中,提笔写到___________(课件) 夜深了,张籍徘徊反侧,在灯下写到__________...... 张籍一夜没睡,清晨在窗下深情地写到_______________...... 3、品味 "复恐"、"说不尽"、"又开封"。 信写好后,张籍找到捎信的人,将信交了出去,这时他感到___________(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课件) (板书:说不尽 又开封) 4、老师找学生上台表演诗人送信情境。 5、美读《秋思》。 (背景音乐、课件) 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一次品味《秋思》蕴含在平淡的语言中浓浓的乡情,试着把这首小时刻在心上,把张籍的复杂的深情读到脸上。 四、课后读写,拓展延伸,积淀能力。 课后练笔:请同学选做一题(课件) |
学生 跟读 学生写秋思诗并翻译 学生交流 学生根据课件补充句子 学生转化身份,写家书 学生上台表演 |
初步了解诗意 深入体会诗人的"见秋风" 再现诗人写诗 内容 让学生化作诗人亲身体验"说不尽""又开封"的心情。 |
|
板书设计
秋 思
见 秋 风
意 万 重
说 不 尽
又 开 封
教学反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整首古诗,侧重情景描写,看似简单,实则情在言外。每个环境、每个动作都透露出诗人的凄楚,惶恐与思念。
本课优点:
1、在教学这篇诗文时,首先,让学生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加强学生对资料感知,运用能力。
2、让学生初步感知秋的萧瑟,以秋引题,体会张籍漂泊异乡,浪迹天涯的孤苦心情。体会那种细微的情感体验。
3、学生想象诗人家书内容,诗人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之后,诗人到底会写些什么?在这里,必须得有学生的角色代入,在教学诗词时,我们应该要求学生体会而不是体验诗人情感,
4、 本课件摆脱了以往逐字逐句学习古诗的模式,针对小学生思维发散特点,利用多媒体创造情景,发掘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写作能力,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课缺点:
1、 缺乏带领学生朗读。
2、对诗的写作特点渗透的太少。
1427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